金秋时节,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苍山西镇山甸坊村菊花产业种植示范基地一侧,种植户吴大姐指着自家的菊花地说:“今年第一次收了200公斤,第二次收了400公斤,第三次收到500公斤。这一片还没采收的地里,还有500来公斤吧。”
按照菊花种植龙头企业保底收购价格每公斤3元匡算,吴大姐家种的菊花,今年最少能产生4800元的产值,这还不包括不同种类之间的单产差距。产量最高的杭白菊,亩产最高达2000公斤。若论产值,当地种植的另一个种类金丝皇菊,其亩产量为1000公斤至1500公斤,亩产值最高可达8000元。
类似吴大姐这样的种植者在漾濞全县还有500户,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菊花种植涉及7个乡镇。而在2022年,全县菊花种植面积还只有500亩。“2022年我们农科服务团借力‘公司+基地+科研+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与当地企业协同在漾濞县组织开展菊花种植,进行技术培训及示范,带动产业发展,一年时间就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张鹏说。
张鹏来自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也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百团千员”助农增收行动漾濞县农科服务团的专家。
漾濞县拥有苍山西坡的自然禀赋,地形地貌、土壤条件多样,立体气候明显,物种资源优势突出,苍山贝母等动植物种类为漾濞独有。水资源、耕地和林地资源总量丰富,水资源总量为9.15亿立方米,全县耕地为33.64万亩,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4.3万亩,这为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除了名闻遐迩的“漾濞核桃”产业外,漾濞县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特点,在多个乡镇重点发展重楼、续断、绞股蓝、菊花、滇红花、滇橄榄等新兴产业,2022年县内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3.97万亩,其中以红花、重楼、续断、黄精、菊花为主。
据了解,菊花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近年来随着中药材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菊花产品一直供不应求。根据近年来国内外菊花行情走势分析,菊花需求量呈逐年上升态势,菊花产业后劲十足,是当今发展新型农业的良好机会。
在这一背景下,张鹏所在的农科服务团通过菊花产业推广示范项目,为漾濞县引进省内外专家,借助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优势,开展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的生态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优化,形成生态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并进行了相关技术培训与示范。
他们利用科学技术支持粮经协同发展,尝试在核桃幼林下种菊花的高效种植模式,以此构建“林+药”生态复合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与科研院所开展核桃林菊花生态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及应用示范基地建设,打造漾濞县菊花种植示范样板。
此外,团队还在菊花种类方面进行筛选,力求让采收时间有所错位,以此调适劳动力资源配置,为农民带来更高效的生产方式。
张鹏还提到,漾濞种的菊花主要以绿色种植为主,一般采用生态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例如虫害防治就往往采用灯光诱杀、昆虫激素等方法。
当地一家企业的负责人王影介绍,得益于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合作共赢模式,他们公司向农户提供菊花种苗,回购新鲜菊花,然后于当地建立的加工厂进行深加工,目前每天的鲜花加工量约为20吨。她表示:“明年的愿景是让省农科院质标所帮我们做一个菊花育苗基地,培养出更优质的种苗帮助老百姓与企业加快发展。”
漾濞菊花产业的高速发展甚至产生了外溢效应。通过龙头企业跨区域带动种植,在云南省内其他县市也建起了菊花种植基地,涉及大理州云龙县、昆明市禄劝县、曲靖市马龙区等地。
撰稿:陈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