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咖啡锈病识别:咖啡锈病主要侵染叶面,有时也危害幼嫩枝条和幼果。叶片感病后, 初期出现许多浅黄色水渍状的小斑 ,周围有浅绿色晕圈, 病斑扩大后,叶背面产生橙黄色粉状孢子堆,后期病斑扩大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的大斑, 晚期干枯成深褐色,严重时,大量落叶,枝条干枯 ,甚至整枝枯死。咖啡锈病发生最适温度21℃-26℃, 每年9月-11月份发生流行,气候愈温暖,冬季病害发生越严重。 露水是我县咖啡锈病流行的又一重要因素, 叶面水滴停留时间越长, 侵染率越高,水滴停留时间在20小时以上 , 侵染达到最大值。
图1.咖啡锈病所产生的锈菌孢子堆。(2023年5月13日摄)
病叶严重度分级指标
指 标 | 级 别 | |||||
0级 | 1级 | 2级 | 3级 | 4级 | 5级 | |
严重度 | 无病斑叶片 | ≤5.0 % | 5.1 %-20.0 % | 20.1 %-40.0 % | 40.1 %-60.0 % | ≥60.1 % |
图2.咖啡锈病分级叶片。(2023年5月13日摄)
病株严重度分级指标
指 标 | 级 别 | |||||
0级 | 1级 | 2级 | 3级 | 4级 | 5级 | |
严重度 | 无病 | 一级枝中(1-3)枝有病 | 一级枝中(4-14)枝有病 | 一级枝中(15-25)枝有病 | 一级枝中(26-36)枝有病 | 一级枝中≥37枝有病 |
图3.咖啡锈病发病初期叶片。(2023年5月13日摄)
图4.咖啡锈病发病中期叶片。(2023年5月13日摄)
图5.咖啡锈病发病后期叶片。(2023年5月13日摄)
咖啡锈病调查方法:调查园地内,随机选取一株咖啡树作为中心株,在中心株的东方、南方、西方、北方,按间隔中心株5株的距离各取一株,含中心株在内,每株选择二年生以上的一级结果枝,按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各选一枝,调查每一枝的叶片总数、病叶数和严重度级别。
3.咖啡锈病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措施:一是种植荫蔽树(调节光、温、湿三者关系),咖啡园应适当种植荫蔽树,如荔枝、芒果、橡胶等,可改变园内小气候和土壤环境,同时减弱光合量使咖啡有节制地结果,保持咖啡树的正常生势,从而增强对锈病的抵抗力;二是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密植, 合理施肥,每生产250KG鲜果,需要N肥5KG、P肥0.5kg、K肥6.25KG,这样既保产又防治咖啡早衰, 同时还能提高植株抗病力;三是选种抗病力强的品种。孟连县引种的含SH6抗性基因的catimor(卡蒂莫)系列:catimorP3、caimorP4、caimor7963抗病性能强,应推广种植。
(2)化学防治措施
铜制剂对咖啡锈病防效较好,还能促进咖啡生长, 增加产量。采用0.5%-1%等量式波尔多液在流行期喷施2次-3次,每隔7天-10天喷1次,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或用0.1%CuS04溶液喷雾,防治效果也很显著;或用20%粉锈灵可湿性粉剂400倍倍液、50%氧化萎锈灵1000倍液进行喷雾,对咖啡锈病有内吸治疗效果,残效期长达2个多月,能铲除病组织内菌丝和抑制夏孢子的产生,但粘着力差,常被雨水冲洗。波尔多液和粉锈宁交替使用,在流行期间喷药2次-3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