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炭疽病发生特点:主要为害叶片,叶斑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初为水渍状褐色小斑,后扩展成梭形、椭圆形或不定型病斑,斑面云纹明显或不明显,斑边缘有黄色变色部。发病后期,病斑连合成斑块,叶片变褐变枯。空气潮湿时,斑面会出现小黑点。连作地,田间湿度大,偏施氮肥,生长势过旺,雨水多易发病。防治措施:一是农业防治: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地势干燥、排水良好的地块,高垄深沟栽培;施足氮肥,增施磷肥、钾肥和有机肥;及时清除病株残体。二是药剂防治:喷药方法同叶枯病,可选用吡唑醚菌酯(好多舒)、嘧菌酯(阿米西达)、苯醚甲环唑(世高)等之一。
2、叶枯病发生特点: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为黄褐色枯斑,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叶面,发病部位生出黑色小粒点,严重时会全叶变褐枯萎。高温高湿、连作、植株过密、通风不良、氮肥过量、植株徒长等条件下易发病。防治措施:一是农业防治:清洁田园,即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及病残体,发病后及时摘除病叶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侵染源。二是药剂防治:关键是在发病初期及时控制病害,将其扼杀在摇篮中,可选用微生物菌剂如枯草芽孢杆菌(益微)、哈茨木霉菌、地衣芽孢杆菌等,或者化学药剂如代森锰锌(护庄)、甲基托布津、苯甲•嘧菌酯(阿米妙收)等进行喷雾防治,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纹枯病发生特点:又称立枯病,主要为害叶鞘,也为害叶片。发病叶鞘上有生灰绿色圆形病斑,后扩大呈不规则形或长圆形,叶片有水浸状病斑,扩大后呈云纹状不规则的大型病斑,软化腐烂,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白色蛛丝状的菌丝体,后期菌丝集结形成菌核。高温多湿,种植地郁蔽,通风透光不良,偏施氮肥,土壤黏重,重茬,肥力不足易得此病。防治措施:一是农业防治:及时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避免用稻杆作姜地覆盖物;水旱轮作;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或复合微生物肥料(丽维考克)等等。二是药剂防治:喷药方法同叶枯病,可选用苯甲•嘧菌酯(阿米妙收)、肟菌•戊唑醇(拿敌稳)、噻呋酰胺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