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在生长的过程中会遭遇多种病害的侵染,一些病害还会对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部分病害在秧苗期就会威胁秧苗的生长。重要的是,水稻的种子是病菌潜伏、隐匿的载体之一。所以,为了保证水稻的安全种植,播种之前的杀菌、消毒处理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
1、种子包衣。种子包衣是最常见的种子消毒处理方式,广泛的应用在大部分农作物的种子处理,成本低、易于操作、对一些特定的农作物病害有着姣好的防治效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水稻的恶苗病。通过种子包衣,能够大幅度的降低恶苗病的发病率。
种衣剂,主要的成分是成膜固化剂、杀菌剂、中微量元素,还有的种衣剂会依据不同的农作物、不同的地区加入一些杀虫剂和植物内源激素的成分。水稻种子包衣使用的种衣剂,主要是为了灭杀种子表面携带的恶苗病、纹枯病、稻瘟病以及稻曲病病菌。种衣剂兑水稀释之后,对种子进行包衣,待种子表面均匀的包裹种衣剂之后,将种子装进透气的网袋放在阴凉处阴干48小时,使得种衣剂能够牢固的附着在种子的表面,起到杀菌、消毒的目的。但是,种衣剂中的杀菌剂成分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需要依据使用说明来科学的调配药剂用量。
2、浸种水杀菌、消毒。浸种水中添加杀菌剂来杀菌、消毒也是有着一定历史的操作方式。在浸种时,在水中添加一定量的杀菌剂之后再浸种,也能灭杀种子表面携带的病菌。在以前,都是使用咪鲜胺、春雷霉素等几种传统的杀菌剂作为浸种使用的消毒药剂。随着施用年限的增加,这几种传统的杀菌剂对种子的消毒作用逐渐变弱,防治恶苗病的效果也逐渐的变差,不推荐使用这几种传统杀菌剂作为浸种消毒的药剂。建议选择新型的浸种消毒药剂对种子进行处理,效果也是不错的,比如说近两年应用的较为广泛的“劲护”,就是对恶苗病防治效果比较突出的浸种消毒药剂。需要注意的是,在催芽之前,需要排出含有杀菌剂的浸种水,用清水清洗种子2-3次之后再进行催芽,是比较安全的操作。否则的话,水中溶解的杀菌剂有可能会对水稻催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臭氧消毒。这种处理方式相对比较少,适合集中化浸种催芽使用,少量的种子不适合这种消毒方式。主要就在于臭氧循环的设备比较昂贵,不适合小户型的农民使用。而且,臭氧消毒的处理方式在实际的应用效果方面与上述两种方式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除此之外,还有使用一些生物制剂浸种消毒的处理方式,但是效果也是参差不齐,不建议大家盲目的使用,还是建议使用上述消毒效果较为明显、易于操作、成本比较低的两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