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业是马关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县委、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生猪生产发展,多次出台生猪产业扶持政策,对规模养殖大户进行奖励,保障了全县生猪产业稳步发展。2023年全县生猪存栏16.35万头,生猪出栏22.12万头,存栏50头以上养殖场(户)104家,万头生猪养殖场有1家,每年可向周围农户提供双月仔猪3000头-4000头。本文从仔猪白痢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预防仔猪白痢的防控措施,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图1:马关一规模养殖场饲养小猪(2025年4月10日摄)
一、发病原因
1.发生过仔猪白痢的圈舍消毒不严格,导致仔猪经常发生白痢。
2.保温较差,没有专门的加热设备。
3.圈舍通风不良,环境卫生差,饲养密度过大,
4.母猪饲喂方法不当,乳汁过稠或过稀。
5.母猪吃了霉变饲料和喝了不卫生的水,
6.母猪生产性能差,产奶量低。
7.母猪患病,代谢紊乱,乳汁变性。
8.仔猪未及时吃到初乳,饥饿或过饱,饲料配比不当或突然改变,气候突变,比如低温阴雨天气或忽冷忽热。
9.仔猪饲养管理不当,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
10.仔猪吃了酸奶和不干净的母猪乳头,导致仔猪发生白痢。(酸奶是指母猪产仔后刚分泌的黄色乳汁)。
图2.马关县万头养猪场饲养小猪(2024年5月6日摄)
二、临床症状
发病仔猪一般体温正常,精神食欲无明显变化,经半天或一天仔猪发生腹泻排出浆状、糊状的乳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具有腥臭味,伴有粘液的稀便。随后病情加重,腹泻的次数增多,有时出现混有气泡的粪便,偶有呕吐现象。病猪拱背,被毛粗乱无光,行动缓慢,仔猪逐渐消瘦,排粪失禁,尾和后肢被粪便污染,精神萎顿、恶寒,吃奶减少或不吃,但表现渴感,严重的见脱水,眼凹陷,喜卧垫料,挤压成堆,目光迟钝,继发肺炎者伴有咳嗽和呼吸加快,病程视治疗和护理情况而异。
三、综合防治
(一)药物治疗
1.对发病仔猪用磺胺咪每头0.5g,调成糊状喂仔猪,连用2天-3天。
2.每头发病仔猪用止痢神针,按1kg体重0.1ml-0.2ml肌肉注射,重症或首次用药酌情加量,1天1次,重症2次,连用2天-3天。
3.用天龙散撒在仔猪睡觉的地方或仔猪身上,每窝每天50克,连用2天。
4.产前2天-3天用母仔康100g伴饲料喂母猪,每天1包(早晚各50g),产后2天-4天,每天1包(早晚各50g)。5㎏以下仔猪喂3ɡ;5ɡ-10㎏仔猪喂5ɡ;10㎏以上仔猪喂10ɡ ,连用2天-3天。
5.用恩诺沙星溶液喷洒发病仔猪背部,每天2次,连用3天。
6.每头仔猪用木炭末8ɡ-15g和锅底灰6ɡ-10g,配合土霉素1g兑水胃管投服。每天1次,连用2天-3天。
(二)预防措施
1.对发生过仔猪白痢的圈舍用生石灰水刷洗消毒1至2次后,待一个月后再入栏产仔母猪。
2.并及时淘汰年老体弱多病、产仔性能差的母猪,选择系谱档案清楚、生产性能好的母猪为种用,
3.在母猪妊娠时期抓好饲养管理,根据不同的妊娠时间段合理搭配饲料,提供合理的营养,保证母猪健康的体况,能够使仔猪在母体内发育良好,产出的仔猪个体重、大、抗病力强,产后泌乳量高。
4.做好接产和固定奶头工作。接产工作做得好与否,对哺乳仔猪今后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产前一周,母猪要单圈饲养,临产前1天-2天应减料,产前做好圈舍的清扫、消毒工作,垫上垫草,母猪的奶头用温水洗净后,再用0.1%的高锰酸钾水清洗一次,同时将每个乳头都挤出少量乳汁,产后用人工固定奶头,把较弱的仔猪固定吃前面的第2对-3对奶头,体况较好的吃后面的乳头,以免出现“僵猪”。
5.加强母猪产后护理和营养供给:为保证母猪有足够的乳汁,产后根据产仔数量添加母猪专用饲料,保证充足的饮水,并适当添加青绿饲料,以增加乳汁中的维生素和保证乳汁的浓度。有的母猪产前产后出现发热、不食,要及时治疗,以防产后无乳。
6.仔猪产后预防:产后36小时内每头仔猪注射1ml牲血素,以促进仔猪生长从而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
7.做好仔猪的饲养管理。随着仔猪的生长所需的营养,应及时补料,仔猪在产后7天-10天就应在补料间加添加一些带有香味或甜味的料,如果补料不及时,仔猪就会吃进一些脏物而下痢,因此可炒些黄豆、玉米或用红糖水拌来诱食,待仔猪正常采食后逐步更换为乳猪专用料。
8.用自动料槽给仔猪补料,让仔猪自由舔食,并安装自动饮水器让其有充足的饮水。适当补充一些微量元素,由于仔猪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能力较弱,临冬季节和气温下降时,因此要注意保温,在产仔舍内设立保温室,保温室内吊1棵250W保温红外线灯泡,调节灯泡距地面高度来控制温度,并垫上柔软的垫料,专人护理仔猪2天-4天,待仔猪会自已进入保温室内。
9.改善猪舍内外的环境卫生。圈舍经常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定期对环境和圈舍消毒,冬季减少圈舍冲洗,并经常更换垫料,发现有痢便及时在上面撒上一些生石灰并清扫干净,对饲料槽及水槽经常清洗消毒,保持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