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欢迎来到三农通 登录
搜索
蚕豆枯萎病及其防治
发布日期:2024-02-28 来源:镇沅县农业农村局 浏览:2341次
分享到:

蚕豆枯萎病俗称蚕豆瘟病,是蚕豆重要病害之一。除蚕豆外,此病还危害豌豆。在蚕豆嫩荚期病发会造成全株枯萎死亡、被害植株颗粒无收。

蚕豆枯萎病在蚕豆各生长期间均可发生,而以蚕豆嫩荚期发病较重。幼苗被害后,开始在须根尖端变黑,逐渐向主根蔓延,引起根皮腐烂,地上部显出黄萎,植株矮小,叶片稀少,叶尖向内卷缩枯焦,以至全株死亡,茎基部变黑。开花结荚期感病,叶片变为淡绿色,逐渐变淡黄色,叶缘尤其是叶尖部分往往发黑变枯焦,雨后天晴,全株突然萎蔫,但叶片并不脱落,感染病害后需经2天至30天才枯死。病株极易拔起,病株须根腐烂消失,主根成为干腐状,根内维管束黄褐色或黑色。

图1.jpg

图1.受枯萎病危害的蚕豆植株(2024年2月25日拍摄于勐大镇南康村)

图2.jpg

 图2.受枯萎病危害的蚕豆植株(2024年2月25日拍摄于勐大镇南康村)

图3.jpg

图3.受枯萎病危害的蚕豆植株(2024年2月25日拍摄于勐大镇南康村)

图4.jpg

图4.受枯萎病危害的蚕豆植株(2024年2月25日拍摄于勐大镇南康村)

蚕豆枯萎病的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田间病株残体上越冬,是次年的主要初次侵染菌源。病菌生长适温为20℃至26℃,气温升高病害危害更为严重。因为菌丝体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在水田浸水情况下至少能存活1年,所以,引用带病菌的田水或者使用带病菌农具进行农事操作等都容易传播蚕豆枯萎病;地块土壤比较干,缺肥、酸性土壤,瘦薄田,连作田更容易发病。

蚕豆枯萎病防治措施:

1.实行轮作:进行2年以上的水旱轮作,深耕灭茬,减少菌源,可减轻发病。

2.豆种处理:将豆种用56℃的温汤浸种5分钟;或在播种前一天每1千克种子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克拌种处理。

3.水肥管理:一般缺水、缺肥的田发病重,要及时灌溉或选择土壤含水量高于70%田块种植。为避免由于干旱而引起发病,尤其要加强高地的灌溉。蚕豆在苗期,视地力酌施氮肥、钾肥。

4.发病初期可用2.5%咯菌腈悬浮剂15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重点喷洒在植株的基部,隔7天至10天喷雾防治1次,连防治2次至3次;或者每亩用1.5千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份与50份细干土均匀混拌,撒施在苗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