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锈病主要侵染叶片和假茎。发病初期为梭形褪绿斑,后在表皮下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稍凸起的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橙黄色粉状物,即夏孢子,病斑四周有黄色晕圈,后病斑连片致全叶黄枯,植株提前枯死,生长后期,在未破裂的夏孢子堆上产出表皮下破裂的黑色冬孢子堆。
发生原因:大蒜锈病由真菌担子菌亚门葱柄锈菌侵染引,病菌多以夏孢子在留种葱、越冬青葱及大蒜的发病组织上越冬。翌年入夏形成多次再侵染,此时正值蒜头形成或膨大期,危害严重。蒜收获后侵染葱或其它植物,病菌喜较低温度、潮湿的环境,发病适宜的气候条件为温度10℃-23℃,相对湿度90%以上。
预防措施:1.和葱、蒜类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2.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避免偏施氮肥。3.及时清理病残体,并带出田间集中销毁。
防治药剂:1.在病初期开始喷药保护,药剂可选用40%福星乳油5000倍液-6000倍液,或75%灭锈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7天-10天喷1次,连用2次-3次,具体视病情发展而定。
2.大蒜锈病在发病初期的时候,可以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97%敌锈钠可湿性粉剂300倍液防治,喷药的时候要10天-15天左右进行一次,正常情况下用1次-2次就行了。若是降雨比较频繁的话,需要做好检查工作,有必须的话还要喷药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