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白粉病是豌豆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害,其通过豌豆荚侵染种子,主要危害叶、茎蔓和荚,多始于叶片。叶面染病初期现白粉状淡黄色小点,后扩大呈不规则形粉斑,互相连合,病部表面被白粉覆盖,叶背呈褐色或紫色斑块。病情扩展后波及全叶,致叶片迅速枯黄。茎、荚染病也出现小粉斑,严重时布满茎荚,致茎部枯黄,嫩茎干缩。后期病部现出小黑点,即闭囊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能结荚。针对此情况,丘北县根据气候、光照、土壤等因素,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防治。
1.农业防治措施。一是选用抗(耐)病品种;收获后及时清洁病残体,集中烧毁。二是抓好以肥水为中心的栽培防病措施。如合理密植、清沟排渍、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定期喷植宝素6000倍液-7000倍液提高植株抗病力。三是科学浇水,不宜大水漫灌;应加强通风,降低湿度。四是实行轮作、豌豆根系分泌物对翌年植株根瘤菌活动及根系生长有影响,故忌连作。五是清洁田园,把病叶、病残体、病秧等清除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
2.药物防治措施。首先,可以使用70%的甲基托布津溶液喷雾叶面进行防治,此外,粉锈宁、吡噻菌胺,嘧菌酯等也是有效的防治药剂;其次,磷酸二氢钾与粉锈宁混合使用效果更好,对于较为严重的病害,我们可以使用戍唑醇、丙环唑等药剂,这些药剂的效果非常显著;另外,氟硅唑,嘧菌酯等也是常用的防治药剂;如果病害较为严重,我们还可以选择苯醚甲环唑、腈菌唑、代森锰锌等药剂进行防治。50%多菌灵或硫菌灵喷雾以及甲基硫菌灵也是有效的防治方法。以上药物都是针对豌豆白粉病的常见防治药剂,但具体使用哪些药物,就需要根据豌豆白粉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具体操作:一是播种无病种子、用种子重量0.3%的70%甲基硫菌灵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1)混合拌种并密闭48h-72h后播种,可推迟发病约1个月。二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每亩用50%代森按可湿性粉剂100g-150g,或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g,加水50kg-60kg喷雾;重病田隔7d-10d再喷1次;或用种子重量0.3%的70%甲基硫菌灵拌种并密闭48h-72h后播种发生初期施烯唑醇防治。
图1.豌豆白粉病病斑中心呈白色。(2024年1月2日摄)
图2.豌豆白粉病叶片现状。(2024年1月2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