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会泽县多地玉米灌浆成熟期常遭遇连绵秋雨,易发生玉米穗腐病。常年发病面积150亩以上,发病株穗7%左右,产量损失5000公斤以上,严重影响农户收入。
一、形成原因
玉米穗腐病为多种病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要由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青霉菌、曲霉菌、枝孢菌、单端孢菌等近20种霉菌侵染引起。其中串珠镰刀菌引起的穗腐籽粒上被覆粉白色菌丝层;禾谷镰刀菌引起的穗腐籽粒上被覆紫红色菌丝层;青霉菌引起的穗腐籽粒间和穗轴上有灰绿、灰褐色粉层;曲霉菌引起的穗腐籽粒间有黄褐色或黑褐色的头状霉层。
二、主要症状
(一)玉米果穗及籽粒均可受害,被害果穗顶部或中部变色,并出现粉红色、蓝绿色、黑灰色或暗褐色、黄褐色霉层,即病原菌的菌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二)病粒无光泽,不饱满,质脆,内部空虚,常为交织的菌丝所充塞。果穗病部苞叶常被密集的菌丝贯穿,黏结在一起贴于果穗上不易剥离。
图为玉米穗腐病。2023年9月20日 摄
三、防治方法
玉米穗腐病的初侵染来源广,湿度是关键,因此在防治措施上,必须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抗(耐)病品种,改善贮存条件,农药灌心与喷施保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实行轮作,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地膜覆盖,适期早播,站秆扒皮促早熟。注意防虫、减少伤口。折断病果穗霉烂顶端,防止穗腐病扩展。充分成熟后采收,充分晾晒后入仓贮存。
(二)药剂防治。
1.种子包衣或拌种。
2.防治穗虫。控制害虫玉米螟、黏虫等对穗部的危害。
3.大喇叭口期,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或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g/亩制成药土点心,可防治病菌侵染叶鞘和茎秆。吐丝期,用65%的可湿性代森锌400倍-500倍液喷果穗,以预防病菌侵入果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