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欢迎来到三农通 登录
搜索
水稻白叶枯病及防治
发布日期:2023-10-12 来源:华宁县农业农村局 浏览:736次
分享到:

水稻白叶枯病又称地火烧、茅草瘟、白叶瘟等,属细菌性病害,病原菌属壁菌门黄单胞菌属稻黄单孢杆菌白叶枯病致病变种细菌。水稻受害后,叶片干枯,瘪谷增多,米质松脆,千粒重降低,一般减产20%-30%,严重者可达50%-60%,甚至颗粒无收。

一、症状特征

该病主要引起叶片干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及养分输送,造成减产。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受白叶枯病侵害,苗期、分蘖期受害最重,各个器官均可感染,叶片最易染病,其症状因病菌侵入部位、品种抗性、环境条件等因素而有较大差异。症状有叶枯型(叶缘型)、急性型、黄化型、凋萎型等。典型常见症状是叶枯型(叶缘型),叶片发病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先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线状斑,很快沿线状斑形成黄白色病斑,然后沿叶缘两侧或中肋扩展,变成黄褐色,最后呈枯白色,病斑边缘界限明显。在抗病品种上病斑边缘呈不规则波纹状。感病品种上病叶灰绿色,失水快,内卷呈青枯状,数日后病斑转为灰白色,并向内卷曲,远望一片枯黄色。

水稻白叶枯病(2023年7月13日摄).jpg

图1.白叶枯病图片。(2023年7月13日摄)

二、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

1.选育抗病良种,根据当地的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分布情况,选用适合当地生产的抗(耐)病水稻品种并合理布局。

2.严格执行检疫制度,防止带菌种子传入无病区。引种时,应小面积种植,证明无病后再大面积种植。

3.合理轮作,加强品种轮换、避免单一品种的长期种植。包括水旱轮作、与其他经济作物轮作、水稻不同类型品种间的轮作等。

4.合理用肥,科学排灌。严防串灌、漫灌、深灌、水淹,健全排灌系统。多施磷、钾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提高水稻抗逆性,氮肥施用宜前重后轻,避免植株生长过旺。

(二)药剂防治

移栽前喷药预防,带药下田。大田防控要及时喷药封锁发病中心,做到“有一点治一片,有一片治一块”,封锁发病中心,从而控制病害蔓延。台风暴雨过后一定要立即全面打药防治。施药时,一定要用够药量、均匀细雾喷施。药剂可选用20%噻唑锌悬浮剂400倍-500倍或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600倍液等进行施药防治。各种杀菌剂交替使用,延长农药的使用期限,一般7天左右施药1次,连续2次-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