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蚁是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自2014 年首次在宜良县匡远街道办青鱼湾苗圃地被发现以来,疫情呈快速扩散态势。目前宜良县全县范围内不同程度地发生了红火蚁疫情,各乡镇 (街道办)疫情较为严重,红火蚁活动频繁对当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及农业、苗木花卉等产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当前进入雨季,正是红火蚁的高发期,为有效降低红火蚁危害,针对宜良县实际情况,提出以下防控措施:
一、控制方法
1.严格控制发生区内可能携带红火蚁的苗木、草皮、肥料等物品的调出,对确需调出的物品进行化学药剂处理;
2.发生区内种苗、花卉、草坪(皮) 、栽培介质等物品调出前必须经过触杀作用强的药剂 (如氯菊醋、澳氰菊醋、氯氰菊醋、氰戊菊醋等) 药液的浸渍或灌注处理。浸渍或灌注时,其栽培土壤或栽培介质均须完全湿润, 如果是盆栽,可在栽培介质内均匀施放毒死颗粒剂、氰戊菊脂颗粒剂等药剂,施用完后用洒水方式彻底浇透。
二、防治方法
1.毒饵诱杀法
这是目前较好的防治法,使用茚虫威0.1%饵剂,按照红火蚁发生程度采取以下不同的诱杀方法:
1.1.点施毒饵法:红火蚁发生程度在二级及以下的发生区,可使用点施毒饵法防治单个蚁巢,将毒饵环状或点状投放于蚁巢上或外围50cm-100cm处,每巢施用10克-20克,对所有可见的活蚁巢进行杀灭。根据活蚁巢大小和毒饵制剂商品使用说明确定毒饵用量,一般直径在20cm-50cm的蚁巢使用商品标签推荐用量的中间值,当蚁巢直径明显大于50cm 或小于20cm时,增加或减少1/2 毒饵用量。
图1.红火蚁药剂防治。(2022年6月6日摄)
1.2.撒施毒饵法:红火蚁发生程度在三级及以上的发生区,可在整个发生区均匀撒施毒饵进行防治。根据活蚁巢密度、诱饵法监测到的工蚁密度和毒饵制剂商品使用说明确定毒饵用量。
图2.红火蚁药剂防治。(2023年7月26日摄)
2.药液灌巢法:使用高效氯氰菊酯粉剂药液灌巢处理单个蚁巢。将药剂按照其商品使用说明配制成规定浓度的药液,施药时以活蚁巢为中心,先在蚁巢外围近距离淋施药液,形成一个药液带,再将药液直接淋在蚁丘上或撬开蚁巢顶部后迅速将药液灌入蚁巢,使药液完全浸湿蚁巢土壤并渗透到蚁巢底部。根据蚁巢大小确定药液用量,保证充分湿润全部蚁巢。
图3.红火蚁药剂防治。(2022年5月31日摄)
3.综合施治法:在红火蚁严重发生的区域,活蚁巢密度大、分布普遍时可采用防治单个蚁巢和整个区域相结合的综合施治法,并适当加大毒饵用量;或粉剂药液与饵剂相结合,在蚁巢周围先用高效氯氰菊酯粉剂药液洒一周,防止活蚁逃跑,然后用木棍惊动蚁巢,在蚁巢表面洒上茚虫威饵剂,这样活蚁粘上药粉,到处传播,或食用饵剂形成中毒,以达到高效灭杀红火蚁的目的。
4.补施毒饵:根据红火蚁发生情况,一般在15天-20天后进行补施,对活蚁巢与诱集到工蚁的地点再次施用毒饵进行防治,慢性毒性的药剂可在3 周后补施,采用点施的方法撤施毒饵,毒饵用量按推荐用量的下限值使用。
图4.红火蚁药剂防治。(2022年5月31日摄)
三、防控注意事项
1.防治最适期:每年开展 2 次全面防治,第一次防治在春季红火蚁婚飞前或婚飞高峰期进行,第二次全面防治选择在夏、秋季气候条件适宜时进行;
2.适宜天气条件:毒饵应在晴天、气温为21℃-34℃或地表温度为22℃-35℃地面干燥时投放,洒水后、雨天及下雨前12小时内不能投放;
3.操作注意:勿将毒饵与其他物质(如肥料) 混合使用,并保持毒饵新鲜千燥,使用药液灌巢法时,在灌巢前不要扰动蚁丘;
4.安全保护:防治技术实施人员要做好防护工作,避免被红火蚁咬伤或农药中毒,在施药区应插上明显的警示牌,避免造成人、畜中毒或其他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