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灾害性病害,发生在水稻叶片上稻瘟病叫叶瘟,叶瘟是一种水稻生长期出现的常见病害,常发生于大田分蘖期至孕穗初期;水稻叶瘟病直接影响水稻正常生长,造成水稻减产,品质下降,严重时植株化苗枯死,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
一、水稻叶瘟发病原因。主要是品种不抗病、病原菌感染和有利于发病的气候条件及田间管理技术不到位所造成的;目前,部分水稻正处于返青分蘖期及圆杆拔节期,植株群体增大,田间遮荫密蔽,湿度增大,干湿交替的气候易爆发水稻叶瘟。
图1.水稻叶瘟发病初期。(拍摄于2023年7月7日)
二、水稻叶瘟的症状。水稻叶瘟依病斑形状、大小、色泽不同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白点型4种类型,其中以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危害最重,急性型病斑一般呈暗绿色椭圆形,病斑上有浓密的灰色霉块,传染速度较快,在环境有所改变时可能会转变为慢性病斑;慢性病斑一般呈现出褐色纺锤形,病斑的外围呈黄色,中层呈红褐色,中间呈灰白色,慢性病斑的大小不一致,但形状基本相同。
图2.水稻叶瘟大面积爆发。(拍摄于2022年7月21日)
三、预防措施
1.推广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在种植水稻时,要选择具有抗病性好、抗倒伏、抗旱、抗寒的优良品种;在播种前进行水稻种子处理,可用45%的扑霉灵消毒剂浸种减少菌源,在插秧前一周,每亩秧田施用3千克-5千克的尿素,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并结合防治叶稻瘟以及防螟虫、飞虱的送嫁药一起施用;并注意品种搭配和轮换,合理密植,避免群体密度过大,也能防治病害。
2.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期适当施氮肥,后期看苗补肥,避免氮肥施用过多或过晚,并注重增施磷、钾肥;水分管理要根据浅水栽秧、深水返青、薄水分蘖、蘖够晒田的原则,这样也能够预防叶瘟病的发生。
3.清除杂草。秧田周边草丛和杂物为病菌的繁殖提供了温床,要及时清理,以保持田间卫生环境,防止病菌繁殖。
四、药物防治
水稻叶瘟发病要早发现早防治,以出现发病中心或急性病斑的田块及其周边田块为防治对象田和预防田块,如果发现病中心或叶片上有急性病斑,就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对发病田块及周边田块亩用75%三环唑(丰登)25克-30克/亩40%硫环唑200 毫升/亩或40%富士一号乳油100 毫升/亩或 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 60克-75 克/亩任选一种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 1次-2次。
防治重点应放在老病区、常发区、感病品种上,抓住晴好天气加强预防与防治,最大限度减少田间菌源,药后7天-10天检查,如果病情未扩展,可不用药,否则再补治一次,注意药剂轮换交替使用,同时可以结合排水晾田,效果更好,努力控制叶稻瘟流行蔓延,为减轻穗稻瘟的发生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