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疮痂病是柑桔种植中的常见病害,是由一种半知菌侵害柑桔引起的。
图1.叶片为害症状。(2023年5月20日摄)
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和果实的幼嫩组织,亦为害花萼和花瓣。叶片受害,初期产生油渍状黄褐色圆形小斑点,逐渐扩大,颜色变为蜡黄色。后期病斑木栓化并隆起,多向叶背凸出,叶面凹陷,成圆锥形的灰褐色疮痂斑。病斑直径为0.3毫米-2毫米。早期受害严重的新梢的叶片,常枯焦脱落。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长出灰褐色粉状物(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有时很多病斑集合在一起,使叶片扭曲畸形。
图2。果实为害症状(2022年7月13日摄)
果实上痂斑小,散生或密生成点片,有时发生疣状突起,果实畸形。
柑桔疮痂病的防治方法:
一、农业措施:(一)加强栽培管理,结合春季发芽前的修剪,剪去病梢和病叶,并清除园内落叶,一并烧毁,保持树冠通风透光,合理施肥。(二)新建果园应选用无病苗木。(三)冬季和早春结合修剪,剪除病枝、病叶,春梢发病后也及时剪除新病梢,消灭越冬病原。(四)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新梢抽生整齐健壮,增强抗病力和缩短受害时期。(五)活期避雨,有条件的柑橘园从开始谢花起避雨3周-4周,即可有效控制发病。(六)加强苗木检疫。柑橘新区的疮痂病由苗木传带,所以对外来苗木实行严格检疫。
二、药物防治:选用25%阿米西达1500倍液或10%世高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于春芽萌动时(3月中旬)施第一次药以保护春梢,落花时(5月上中旬)施第二次药以保护幼果,抽夏梢时(6月上中旬)再喷一次以保护夏梢。